游客
题文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了探究.
(1)甲同学的探究方案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程0~5N,分度值0.2N)、天平(带砝码盒)、量筒及水、蜡块(10g左右)
探究问题:蜡块的上浮条件.
实验过程:
①首先测量蜡块的重力:方案一是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蜡块的重力;方案二是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再求出重力.
你支持方案          ,理由是                                     .
②测量蜡块受到的浮力: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把蜡块放在水中浮在水面时,测出蜡块排开水的体积,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你认为上述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
③通过比较蜡块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可知物体上浮的条件.
(2)乙同学的探究方案
实验器材:装有水的大烧杯、蜡块、铁钉(见图).

探究问题:蜡块的下沉条件.
实验过程:把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
蜡块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为了使浸没在水中的蜡块会下沉,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蜡块中,然后将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蜡块沉入水底.
方案二: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部分插入蜡块中,将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蜡块也沉入水底.
①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在蜡块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            的大小.
②能够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③虽然两种方案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方案一更科学.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                                             .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危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
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 N.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Pa.
(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写出两条即可):
;②

小琳同学为了测量酱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将待测酱油倒入烧杯中,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g,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是g.
(2)将烧杯中的酱油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酱油的体积是cm3.
(3)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酱油的密度是kg/m3.
(4)小方同学设计另一种测量酱油密度的实验方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
杯内倒入适量酱油,再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
筒内,测出量筒内酱油的体积为V;酱油密度的表达式是p=.按该实验方案测出酱油的密度.(选填“偏大”或“偏小”)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右端固定一定滑轮,轻质小盘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桌面上质量为0.4kg的木块相连,当小盘内放有重力为0.5N的砝码使木块未被拉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当小盘内放有重为0.6N的砝码时,木块正好作匀速运动,当小盘内放上重为0.7N的砝码时,小盘拖动木块运动,当小盘落在地面上后,木块继续运动,此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的关系;根据a与e两图所标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A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N.
(2)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物体A的体积为cm3,盐水的密度为kg/m3,物体A的密度为kg/m3
(3)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实验中,要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其目的是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应为N.

测量
序号
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1
20
2
10

2
15
1.5
20

3
5

15


(3)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