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山区不同年代植被状况图,20世纪50年代一支考察队从S点出发考察该山区的自然资源,最终到达最高峰,考察日志中记录道:“河谷地带都发育有河流,山区植被茂密”.回答问题.
20世纪70年代,来自M取水口的供水总量减少且供水不稳定,分析正确的有
| A.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
| B.当地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
| C.过度开垦导致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 |
| D.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大 |
根据图中信息,该区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有
| A.修筑梯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
| B.扩大水域面积,发展水产养殖 |
| C.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 |
| D.在山区退耕还林、退耕还湖 |
下面左图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状况图”,右图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左图中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 B.人口数量增长较缓 |
| 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
左图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右图中的()
| A.Ⅰ阶段 | B.Ⅱ阶段 |
| C.Ⅲ阶段 | D.Ⅳ阶段 |
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亚马孙平原 | B.黄土高原 |
| C.巴西高原 | D.恒河平原 |
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以下问题。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开放程度 | B.科学技术 |
| C.消费水平 | D.自然资源 |
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政策扶持 | B.经济落后 |
| C.矿产枯竭 | D.教育需求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滑坡产生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是以重力为主要的自然营力作用下或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发生发展的斜坡变形运动,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等特点。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为: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这是滑坡发展的内在因素;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这是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
材料二图为“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图”。
材料三下表是对重庆地区已发生的577个滑坡的统计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二,判断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下列、、
地区(填入下列字母代号)。原因是什么?
| A.青藏高原 | B.云贵高原 | C.黄土高原 | D.内蒙古高原 E.四川盆地周边地区 |
(2)根据材料三,滑坡与雨的关系最为密切,试分析滑坡与降水时空分布的关系。
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气压中心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 A气压形成时,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 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盛行______________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_____________风,此季节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4) D地7月盛行___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