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 )与B(
)与B( )反应生成C(
)反应生成C( )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分子个数比)为:
)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分子个数比)为:
A.1:1:1                   B.2:2:1
C.2:1:2                   D.1:2:3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 
| B.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 
| C. |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 
| D. |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 
【2015贵州省安顺市】下列方法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 A | NaOH溶液(Na2SO4) | 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 | 
| B | CaO(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 | 
| C | CO(CO2) |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 
| D | CuSO4溶液(H2SO4) | 加足量氧化铜粉末,过滤 | 
【2015贵州省安顺市】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 
| B.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 | 
| C.“低碳生活”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 | 
| D.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 | 
【2015年广东省】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 A |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 体积滴有石蕊试液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 塑料瓶变瘪, 溶液变红 | CO2能与石蕊反应 | 
| B | 往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 | 有气泡 | 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 
| C | 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 有白色沉淀 | 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离子 | 
| D | 把质量相同的镁条与锌粒同时放入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盐酸屮 | 镁条与盐酸 产生气体更快 | 镁的金厲活动性比锌强 | 
【2015年湖北省襄阳市】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 | 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 
| 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 | D.反应的生成物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