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按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最好的解释是
A.农药浓度的增加使害虫抗药性也增加 |
B.群体中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并不断繁殖 |
C.这一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
D.农药引起的害虫的抗药能力可在后代中不断积累而增加 |
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来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说明
A.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D.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
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
下列有关新型农业生态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
B.该生态系统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C.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
D.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家畜和蚯蚓 |
新疆某地在蝗灾发生时特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蝗灾严重的草原上,收到比喷洒农药杀灭蝗虫好得多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是抗药性较强的 |
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鸭子 |
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鸭子与草原上的牛、 羊的关系是种间互助 |
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减轻污染、保护其他生物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校园周围池塘的水质污染状况,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1号池塘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池塘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动物较少;3号池塘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和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池塘水样中昆虫、植物均有发现,数量较多。根据以上结果分析,池塘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A.3、1、4、2 | B.3、1、2、4 | C.4、2、1、3 | D.2、4、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