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NA可能随机插入植物基因组内,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突变。用此方法诱导拟南芥产生突变体的过程如下:种植野生型拟南芥,待植物形成花蕾时,将地上部分浸入农杆菌(其中的T-DNA上带有抗除草剂基因)悬浮液中以实现转化。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收获种子(称为T1代)。
环状DNA示意图
A、B、C、D表示能与相应T—DNA链
互补、长度相等的单链DNA片段;
箭头指示DNA合成方向。
(1)为筛选出已转化的个体,需将T1代播种在含 的培养基上生长,成熟后目交,收获种子(称为T2代)。
(2)为筛选出具有抗盐性状的突变体,需将T2代播种在含 的培养基上,获得所需个体。
(3)经过多代种植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盐突变体。为确定抗盐性状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需将该突变体与 植株进行杂交,再自交 代后统计性状分离比。
(4)若上述T-DNA的插入造成了基因功能丧失,从该突变体的表现型可以推测野生型基因的存在导致植物的抗盐性 。
(5)根据T-DNA的已知序列,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出被插入的基因片段。
其过程是:提取 植株的DNA,用限制酶处理后,再用 将获得的DNA片段连接成环(如下图)。以此为模板,从图中A、B、C、D四种单链DNA片断中选取 作为引物进行扩增,得到的片断将用于获取该基因的全序列信息。
大豆植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AA的植株呈深绿色,基因型Aa的植株呈浅绿色,基因型aa的植株呈黄色。深绿色和浅绿色植株的繁殖和生存能力相同,而黄色植株会在幼苗阶段死亡。
(1)基因型为Aa的植株,有的细胞中含有两个A基因,可能的原因是
。
(2)基因型为AA的植株,茎叶为深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茎叶为黄白色,这是因为光照影响了,从而影响叶绿素合成。
(3)如果让深绿色植株给浅绿色植株授粉,其后代成熟植株中,深绿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4)大豆的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吗?。
(5)现有一批浅绿色植株作亲本(P),经相互授粉得到F1,成熟的F1植株经相互授粉得到F2……,以相同的方法得到Fn。在下列坐标图中画出成熟植株中,深绿色植株随繁殖代数变化的曲线。
下图为某一雄性动物细胞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各细胞可在动物的(结构)中找到,若甲细胞为果蝇的体细胞,则图中少画的一对染色体应为。
(2)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其最终产生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3)丙细胞分裂所产生的子细胞有个染色体组,若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只考虑甲图所表示出来的基因,某一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有种可能性,分别是。
(4)若该动物还患有线粒体DNA缺陷引起的疾病,当它与正常的雌性个体交配后,后代中患病的几率为。
仔细观察下列各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上述各图结构中共有的有机物(大分子)是。A、B、C共有的细胞器是。
(2)A图为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于细胞壁与图中7即发生分离所致,此时标号⑤中的物质是。
(3)从B图的染色体行为上可以断定,该细胞正处于(填时期),该细胞称为。
(4)A图所示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后,若在离体条件下脱分化、再分化,其增殖过程中会周期性消失和重现的结构有(写结构名称)。
人的眼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二者独立遗传)共同决定的。在一个个体中,两对基因处于不同状态时,人的眼色如下表。
个体内基因组成 |
性状表现(眼色) |
四显基因(AABB) |
黑色 |
三显一隐(AABb、AaBB) |
褐色 |
二显二隐(AaBb、AAbb、aaBB) |
黄色 |
一显三隐(Aabb、aaBb) |
深蓝色 |
四隐基因(aabb) |
浅蓝色 |
若有一对黄眼夫妇,其基因型均为AaBb。从理论上计算:
(1)他们所生的子女中,基因型有种,表现型共有种。
(2)他们所生的子女中,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3)他们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若子女中黄眼女性与另一家庭的浅蓝色眼男性婚配,该夫妇生下浅蓝色眼女儿的机率为。
下图是某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显、隐性基因用A、a表示)。请分析回答:
(1)由图可知该遗传病是(显/隐)性遗传病。
(2)若Ⅱ5号个体不带有此致病基因,可推知该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同学们在实际调查该病时却发现Ⅱ5号个体带有此致病基因,后来还发现Ⅲ10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如果Ⅲ7和Ⅲ10婚配,生下同时患有这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
(4)若Ⅱ5和Ⅱ6均不患红绿色盲且染色体数正常,但Ⅲ9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症(XXY)患者,其病因是Ⅱ代中的号个体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