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地植被分布图,回答问题。 
影响甲乙两地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 A.光照和热量 | B.地形和降水 | C.地形和热量 | D.降水和光照 |
有关乙图中草原带的说法正确的
| A.与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草原成因相同 |
| B.图示区域中草原生长时间相同 |
| C.草原带的主要成因是受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形成 |
| D.部分草原带的形成与地形因素有关 |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列小题。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 B.②圈层 |
| C.③圈层 | D.④圈层 |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
| B.在②圈层地震波传播速度最慢 |
|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
|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
右图为全球经纬线展开示意图,图中AS虚线代表晨昏线,D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同时也是GF的中点;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6日和7日两个不同的日期。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此时F地地方时为()
| A.7日21时 | B.6日9时 |
| C.6日21时 | D.7日9时 |
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S线为晨线 |
| B.BC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
| C.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长于黑夜 |
| D.赤道上东西半球的白昼长度之比为23∶13 |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
①甲地 ②乙地 ③丙地 ④丁地
| A.①② | B.②③ |
| C.③④ | D.①④ |
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③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④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
| A.①② | B.②③ |
| C.③④ | D.①④ |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 A.23°26′ | B.66°34′ |
| C.90° | D.45° |
该地的纬度是()
①23°26′N②21°34′N③25°26′N④68°26′S
| A.①② | B.②③ |
| C.③④ | D.②④ |
关于时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共分成24个时区 |
| B.北京时间不是北京的地方时,而是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 |
| C.东经7°属于东时区 |
| D.西经52°属于西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