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表示某面积大国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指标(%)。据此回答问题。该国最有可能为
A.美国 | B.俄罗斯 | C.澳大利亚 | D.中国 |
该国淡水、矿产等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但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其主要原因有
A.气候和交通 | B.距离海洋远近 |
C.国家政策 | D.科学技术 |
对于该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水资源丰富,为农业大规模发展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
B.西部人口稠密是农业获得发展的首要因素 |
C.全国绝大部分国土在东部,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 |
D.气候条件是决定该国农业地域类型的首要因素 |
该图为某地区两次雨后地表径流流量随时间变化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线表示植树造林之后的地表径流流量变化状况 |
B.实线表示植被破坏之后地表径流流量变化状况 |
C.虚线表示植树造林之前地表径流流量变化状况 |
D.虚线表示草原围垦后地表径流流量变化状况 |
下列关于陆地水补给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 |
B.所有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都是夏季流量最大 |
C.以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季流量最大 |
D.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一般具有相互补给关系 |
下列有关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 |
B.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所有的淡水资源 |
C.广义地说,水资源是指除海水外的水资源 |
D.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不属于水资源 |
小实验:(如下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温度计上原来显示温度相同)。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同样长时间下,装CO2的温度比较高。据此完成18~20题。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A.酸雨污染 | B.温室效应 |
C.大气污染 | D.臭氧层破坏 |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②过度砍伐森林 ③过度发展核电 ④火山喷发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不属于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是
A.多使用清洁能源 | B.防止森林火灾 | C.人工降雨 | D.植树种草 |
该图为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6~17题。①②③④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从气流运动看,该图表示的是
A.南半球气旋 | B.南半球反气旋 |
C.北半球气旋 | D.北半球反气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