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954年
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对诗的第一节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D.这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第三节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
B.“沾着些故国泥的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以“呵呵”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C.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的整体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余地。
D.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既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在下面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分别从时间和诗人心理变化的角度概括全诗的思路。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诗歌,完成第后面的题目。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古诗讲究炼字,第二句中“蘸”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宋诗富有理趣,第三、四句让我们想起学过的哪句诗?它们都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阅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完成第7题。(6分)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①本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所作。
诗中写景并点明时令的诗句是
赏析第二句中“入”和“流”的妙处。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江城子秦观(北宋)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愁”字贯穿全词,词人因何而愁?
“西城杨柳弄春柔”中最生动传声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后面题目(共4分)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秋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②横分:瓜分。③徙倚:徘徊。
全诗抒写了在特殊时间和地点的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仔细品味第三联中“万里”“三年”这两个数词的表达效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