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测量要求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氯化钠 | B.用10mL量筒量取7.50mL稀硫酸 |
| C.用25 mL滴定管量取14.80mL溶液 |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4.2 |
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 mL浓度为10.00 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 mol |
| B.n(Na+)∶n(Cl-)可能为7∶3 |
| 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15 < n < 0.25 |
|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与SO2反应,当n(NaOH):n(SO2)=4:3时,4OH- + 3SO2 = SO32-+ 2HSO3-+ H2O |
| B.CuCl2溶液与Na2S溶液2:1反应,Cu2++ S2--= CuS↓ |
| C.Cl2与FeBr2溶液反应,当n(Cl2):n(FeBr2)=1:1时,2Fe2+ + 4Br- +3Cl2 =" 2" Fe3+ + 2Br2 + 6Cl- |
D.1mol/L的NaAlO2溶液和2.5 mol/L的HCl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 |
某溶液仅含Fe2+、Na+、Al3+、Ba2+、SO42-、NO3-、Cl-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为72g |
| 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遇空气能变成红棕色 |
| C.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
| D.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Fe2+、Na+、SO42-、NO3- |
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
| A.滴加KI溶液时,转移2mol e-时生成1mol白色沉淀 |
| B.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
| C.通入SO2时,SO2与I2反应,I2作还原剂 |
| 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 |
美国“海狼”潜艇上的核反应堆内使用了液体铝钠合金(单质钠和单质铝熔合而成)作载热介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Na)>r(Al) |
| B.铝钠合金若投入一定的水中可得无色溶液,则n(Al)<n(Na) |
| C.m g不同组成的铝钠合金投入足量盐酸中,若放出H2越多,则铝的质量分数越小 |
| D.铝钠合金投入到足量氯化铜溶液中,肯定有氢氧化铜沉淀也可能有铜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