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
①中的物质 |
②中的物质 |
预测①的现象 |
A |
淀粉KI溶液 |
浓硝酸 |
无明显现象 |
B |
酚酞溶液 |
浓盐酸 |
无明显现象 |
C |
AlCl3溶液 |
浓氨水 |
有白色沉淀 |
D |
湿润红纸条 |
饱和氯水 |
红纸条褪色 |
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时,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
B.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足量水应,消耗1.8g H2O |
C.已知有N2(g)+3H2(g)![]() |
D.32g铜和足量硫完全反应,生成Cu2S,转移的电子数为0.5 NA |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由H2、I2蒸气、HI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
B.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 |
C.向氯水中加CaCO3后,溶液漂白性增强 |
D.在含有Fe(SCN)3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静置,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
常温下,在下列给定条件的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Ba2+、I-、Cl- |
B.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Fe2+、K+、NO3-、SO42- |
C.含有0.1 mol·L-1 Fe3+的溶液:Na+、K+、OH-、NO3- |
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1的溶液:NH4+、SO42-、HCO3-、Cl- |
95℃时,纯水中c(H+)为1×10-6 mol·L-1,若把0.01 mol NaOH固体溶解于95℃水中配成1 L溶液,则溶液的pH为
A.12 | B.10 | C.4 | D.2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产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H< 0 |
B.已知反应H2 (g)+I2(g)![]() ![]() |
C.ΔH<0、Δ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