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经说:“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的工作。”这表明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B.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相互区别 |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
D.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 |
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
A.存在就是被感知 | B.思维与存在具有统一性 |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对应关系能分别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①理在事先—断章取义②形存神存—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削足适履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该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C.主观唯心主义 | D.客观唯心主义 |
“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这是斯蒂芬·霍金在他的《大设计》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
①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
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④黑格尔: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右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