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
B.t3℃时,甲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
C.t1℃~t3℃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D.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0℃和8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均为40g |
B.该物质在60℃时的溶解度比40℃时的溶解度大 |
C.40℃时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
D.将85℃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60℃,此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 |
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C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
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
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C;
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
⑤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 |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
C.食醋用于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
D.酒精用于给发烧病人擦拭以降低体温 |
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驱虫辟邪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氧化黄酮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黄酮素属于有机物 |
B.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1 |
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
D.黄酮素由27个原子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