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金属(A)在TK以下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左下图所示,T K以上转变为右下图所示结构的基本结构单元,在两种晶体中最邻近的A原子间距离相同
    
(1)在T K以下的纯A晶体中,与A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A原子数为______个;在T K以上的纯A晶体中,与A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A原子数为___________;
(2)纯A晶体在晶型转变前后,二者基本结构单元的边长之比为(TK以上与TK以下之比)___________。
(3)右上图的的堆积方式为        ,经测定其结构和性质参数如下表所示

金属
相对原子质量
分区
密度/g·㎝-3
原子化热/kJ·mol-1
Na
22.99
s区
0.960
108.4
A
60.20
d区
7.407
7735

则A原子的原子半径为     pm,试解释该晶体原子化热很高的原因         
                                    
(已知,7.407≈,1pm=10m)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4,中子数为7;X的离子与N具有相同的质子、电子数目:W与Y的氧化物均能导致酸雨的形成;Z的非会属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强。

(1)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X3W的结

(3) X3W遇水可释放出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气体A,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同温同压下,将a L W的简单氢化物和b LZ的氢化物通入水中,若所得溶液的pH=7则ab(填“>”或“<”或“=”)。
(5)用惰性电极电解化合物XZ溶液从阴极释放出气休B,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6)已知W的单质与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气体A,即:
△H=—92.4kJ·mo1-1
在某温度时,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在不同时间测定的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时间
浓度(mo1/L)
c(W2)
c(B)
c(A)
第0 min
4.0
9.0
0
第10 min
3.8
8.4
0.4
第20 min
3.4
7.2
1.2
第30 min
3.4
7.2
1.2
第40 min
3.6
7.8
0.8

0min~10min, W2 的平均反应速率
②反应在第l0min改变了反应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更新了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增加B的浓度
③若反应从第30min末又发生了一次条件改变,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
a.更新了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减小A的浓度

化合物A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反应后再酸化可生成B和C。
(1)B是邻位二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7H6O3。已知B遇FeCl3溶液显紫色,1 mol B与足量Na反应可生成1 mol H2。则B的结构简式为。B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为
(2)C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00~110之间,其中氧的质量分数约为60.4%。则C的分子式为
(3)已知1 mol C 最多可与1 mol NaHCO3或3 mol Na反应。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其他产物和水已略去,已知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两个羟基时不稳定,会自动脱水)。

①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②若C可以由乳酸经过几步有机反应制得,其中最佳的次序是:
a.消去、加成、水解、酸化 b.氧化、加成、水解、酸化 c.取代、水解、氧化、酸化
③写出由C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是
(4)X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其中满足以下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且能水解;②遇FeCl3溶液显紫色;
③苯环上只有两个侧链,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某化学反应2A(g)B(g)+D(g)在密闭容器中分别在下列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
实验序号
0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
c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
c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T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1中,在10~20 min时间内,以A的速率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mol·L1,反应经20 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测得实验1和实验3各组分百分含量相等。设实验3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1,则v3v1(填“>”“=”或“<”),且c3=mol·L1
(4)实验4和实验1仅起始温度不同。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
(5)实验4中,假定在50 min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B、D)。

明矾石经处理后得到明矾[KAl(SO42·12H2O]。从明矾制备Al、K2SO4、和H2SO4的工艺过程如下所示:

焙烧明矾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焙烧明矾的反应中,氧化剂是,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从水浸后的滤液中得到K2S04晶体的方法是____。产物K2SO4中K元素的鉴定操作方法是____。
(3)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2—4恰好沉淀完全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4)焙烧产生的SO2可用于制硫酸。已知25℃、l0lkPa时:

则SO3(g)与H2O(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5)假设整个过程中没有物质损失,理论上三种最终产物K2SO4,Al和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化合物A、B是中学常见的物质,其阴阳离子可从下表中选择

(1)若A、B的水溶液均为无色,B的水溶液呈碱性,且混合后只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及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①A的化学式为____;B的化学式为____;
②A、B溶液混合后加热量中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若A的水溶液呈浅绿色,B的水溶液呈无色且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后溶液变黄,但A、B的水溶液混合亦无明显变化。则
①A为____;B为
②经分析上述过程中溶液变黄的原因可能是有两种:
I;相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II;相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