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可持续性的旅游建设活动的是( )
A.在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星级宾馆 |
B.拆掉北京的胡同,建筑现代化首都 |
C.在寺庙中安装现代化照明设施 |
D.合理开发陕北窑洞.土炕等民间旅游资源 |
读下表,回答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指标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1993-2002年 |
灾害数量/次 |
1110 |
1987 |
2742 |
2935 |
死亡人数/万人 |
196 |
80 |
79 |
53.1 |
受影响人数/万人 |
7.4 |
14.5 |
19.6 |
25 |
灾害损失/亿美元 |
1310 |
2040 |
6290 |
6550 |
表中信息反映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①灾害的强度减小 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
③灾害数量增加 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表中因灾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降低 | B.减灾系统和防灾意识增强 |
C.人口数量减少 | D.灾害强度减小 |
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A.人们的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
B.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
C.近几年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活动异常 |
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频发 |
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
①在家可躲在床、桌下或旁边②在影剧院,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跳楼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自然灾害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区域中同一种灾害可能是不同的影响因素导致的。回答题。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 ②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
③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我国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共有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 | B.旱灾 | C.冻害 | D.洪涝灾害 |
上述灾害在两地区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A.海拔高,距海近 | B.纬度较低,海拔高 |
C.地势低,纬度较高 | D.纬度较高,海拔高 |
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题。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
B.滑坡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
C.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
D.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
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
B.滑坡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