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中提取。由于艾滋病病毒(HIV)等人类感染性病原体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如果应用一定的生物工程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生产血清白蛋白就成为可能。
大致过程如下:
a.将人体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雌性奶牛胚胎细胞,形成重组细胞①;
b.取出重组细胞①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牛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②;
c.电脉冲刺激重组细胞②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
d.将胚胎移植到母牛的子宫内,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重组细胞①和②中 (①/②)实现了基因的重组。
(2)在实验过程a中要选择“雌性奶牛胚胎”的原因是 。
(3)实验过程b利用的技术是 ,胚胎工程操作中最后环
节是 。
(4)若将早期胚胎分离成若干个胚胎细胞,让其分别发育成小牛,这些小牛的基因型
(相同/不同) ,理由是 ,此项技术称
为 。
(5)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可以从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中获得胚胎干细胞(ES细胞),培养如下:早期胚胎→内细胞团→胚胎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必须用 处理内细胞团,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培养过程中作为饲养层的是 细胞。
(6)哺乳动物的胚胎的营养液成分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以及 等物质。
Ⅰ右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表示物质转移的路径和方向,请仔细观察和分析图解,并回答下列问题:
|
I.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含有人生长激素基因的奶牛,如果要加速转基因奶牛的繁育,可以对此转基因奶牛进行克隆(如下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细胞培养时,要对取自转基因奶牛的组织细胞进行分离,形成单个细胞,这个过程中需要利用酶处理。
(2)形成重组细胞时应选用期的卵母细胞,并去掉其细胞核的原因是
。
(3)如果重组细胞为贴附性细胞,则在进行原代培养时,会表现出和
等特点。
(4)图中犊牛并非是对体细胞核供体母牛100%的复制,其原因是主要有、。
(5)上图中所示的生物技术整体被称为。其包括的具体生物技术有、等。转基因奶牛的克隆成功,说明了动物__具有全能性。
II.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要考虑
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其体现的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
植物的花药培养在育种上有特殊的意义。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无病毒植株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方面。请回答相关问题。
⑴利用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产生单倍体时,选材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在期花药培养的成功率最高。为了选择该期的花药,通常选择的花蕾。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法,但是对于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的植物,需采用法,该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色。
⑵若要进行兰花无病毒植株的培育,首先选择兰花的作为外植体。从外植体到无病毒植株试管苗,要人为控制细胞的和过程。
⑶进行组织培养需配制MS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常需要添加 、等激素。欲利于根的分化,植物激素的用量比例应为。
⑷不同植物的组织培养除需营养和激素外,等外界条件也很重要。
⑸无菌技术也是成功诱导出花粉植株的重要因素,下列各项中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的是,采用灼烧方法进行灭菌的是。(答序号)
①培养皿 ②培养基 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④三角锥形瓶 ⑤接种环 ⑥花蕾
下图是我国南京古泉生态农场的以沼气为纽带,联动农作物种植、蚯蚓养
殖、养鱼、养鸡、养鸭等产业的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蘑菇房中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某同学据图写出一条捕食食物链:果树→蚯蚓→鸡,该食物链(填“正确”、“不正确”)。
(3)利用沼气燃烧为鸡舍延长照明时间,提高产蛋率;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果园中的害虫。这些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果园与森林相比,其抵抗力稳定性(填:“高”、“低”),原因是
。
(5)此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明显的优势有和
。
(6)假设下图是建成生态农场前的部分物质循环示意图,请画出与该图对应的能量流动图解。
小鼠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决定,A基因决定黄色,R基因决定
黑色,A、R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A、R则呈白色。一灰色雄鼠和一黄色雌鼠交
配,F1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3/8黄色小鼠、3/8灰色小鼠、1/8黑色小鼠、1/8白色小
鼠。试问:
(1)亲代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
(2)让F1的黑色雌、雄小鼠交配,则理论上F2黑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3)若让F1中的灰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体色的表现型应为,黄色雌鼠的基因型是,黄色雌鼠的概率应为。
(4)若小鼠的另一性状由另外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F和f)决定,且遵循自由
组合定律。让基因型均为BbFf的雌、雄鼠相互交配,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
6:3:2:1。请对比例6:3:2:1的产生原因做出合理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