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生产药物及培育无病毒的植物等。据图甲、表乙回答问题:

表乙:植物的花芽分别在含有不同比例的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吲哚乙酸
0
3ppm
3ppm
0.03ppm
0
细胞分裂素
0
0.2ppm
0.002ppm
1.0ppm
0.2ppm
花芽
生长状况
仍是
组织切块
形成
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
分化出根
愈伤组织
分化出嫩芽
稍生长

(1)有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结构,若包裹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可能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的植物体细胞,其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图甲中[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过程,在此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  ]填序号)。            
(2)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茎尖或根尖组织可获得无病毒植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乙的实验结果可看出: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是实验中的二种重要物质。
其中,新芽形成必须的条件是_________         _______;而在培养形成完整
新个体过程中,对它们的调控关键是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胃肠感冒”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主要是由一种叫“柯萨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它的发病症状主要是:呕吐、腹泻、发热等。
(1)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导致胃体肌肉刺激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该生理过程属于 “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剧烈而频繁的呕吐引起大量消化液的丧失,造成水盐大量流失,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从而使得 产生渴觉。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 (“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当体温过高时,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 ,此时病人会感到肌肉酸痛,原因可能是。如果发热持续38.5℃以上,通常需要服用退热药,通过增加来使体温恢复正常。
(3)机体感染柯萨奇病毒后,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与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的合成场所是 ,抗体分泌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

珊瑚礁生态系统拥有着惊人的生物多样性,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科学家为了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海产品产量,在某片海域建立了人工鱼礁。图一为该鱼礁中的食物链,图二为该人工鱼礁能量流动简图:

(1)图一中,水蚤和粗皮鲷存在_______________种间关系;要调查该鱼礁中大马哈鱼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该方法常用于调查活动性强、 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2)在该人工鱼礁不同的水层生活着不同的鱼类,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结构,形成此结构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成分为_______(填字母)。

某科研小组得到一水稻突变体,叶子呈现出淡绿色,测定光照强度对该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当光照强度为2x102μmol·m-2·s-1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H]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
(2)突变体水稻叶片比野生型水稻叶片的绿色稍浅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四种光合色素中只有叶绿素a有转化光能的功能,请结合已学知识推断光合色素中的叶绿素b的功能是_______。
(3)光照强度低于14x102μmol·m-2·s-1时,影响野生型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_____。在光照强度为14x102μmol·m-2·s-1时,突变型水稻的真光合速率是野生型水稻的_______倍(保留两位小数)。
(4)分析以上信息可推断,突变体水稻虽然光合色素含量较少,但其可通过增加__来提高光合速率;突变体水稻更适宜栽种在_______环境中。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cDNA文库属于 基因文库,其构建方法是:用某种生物发育的某个时期的____通过反转录产生cDNA片段,与 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
(2)切割DNA分子的工具是____ ,它能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 断开,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3)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DNA连接酶有两类。既可以“缝合”黏性末端,叉可以“缝合”平末端的是 DNA连接酶。
(4)将目的基因导人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 _;如果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需要用 处理细胞,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才能吸收DNA分子。

果蝇的野生型和突变型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自然种群的果蝇全为野生型,现用该自然种群中一对野生型果蝇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突变型雄果蝇。研究发现突变型雄果蝇出现的原因是其中一个亲本的一个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l)突变型基因的产生是由于野生型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 ,而导致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
(2)若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性状为____,发生基因突变的亲本是___ _(填“父本”“母本”或“父本或母本”)。
(3)若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发生基因突变的亲本是__ __,判断理由足___ _。若要推测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显隐关系,可用该突变型雄果蝇与自然种群中的野生型雌果蝇(未发生基因突变)交配,如果____ ,则野生型为显性性状;如果____ .则突变型为显性性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