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动图,回答问题。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数值约为( )
A.33‰ | B.43‰ | C.27‰ | D.15‰ |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年份是( )
A.1960-1961年间 | B.1959-1960年间 |
C.1957-1958年间 | D.1949-1950年间 |
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未来10-20年内将会出现( )
A.人口总量稳定 |
B.人口老龄化加速 |
C.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7‰ |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
根据我国农业部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图所示。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
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A.自然条件 | B.交通条件 |
C.劳动力因素 | D.历史条件 |
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①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②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③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④缩小地区差距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关于华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引起我国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的原因中,正确的是: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河流径流量小,且水污染严重
③人口多,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④开发历史悠久,水资源渐趋枯竭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华北平原地面大面积下沉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 B.过度抽取地下水 |
C.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 D.污染气体形成酸雨侵蚀地表 |
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季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大量开采地下水 | B.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
C.减少农田种植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
为缓和并解决华北地区供水紧张局面,我国启动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
A.引黄入津、引黄济青 | B.引滦入津、引滦入唐 |
C.兴建小浪底水利枢纽 | D.利用京杭运河故道把长江水引入华北地区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
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
A.山东省、安徽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浙江省 |
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
决定甲、乙、丙三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气候土壤 | B.地貌植被 | C.气候地貌 | D.土壤植被 |
读下图,我国四个地方(①~④)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四地均位于平原,又受东部雨带的影响,回答下列各题。四地夏季降雨均主要是由于:
A.海洋湿热气团受迫抬升 | B.地形的影响 | C.热带气旋过境 | D.地面强烈增温 |
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一般位于:
A.北京到南昌一带 | B.钱塘江口到珠江口一带 |
C.青岛到西安一带 | D.上海到重庆一带 |
图中,①地可能位于:
A.三江平原 | B.华北平原 | C.成都平原 | D.河套平原 |
位于适宜种植小麦、甜菜地区内的地方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