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为南半球某地区图,图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等压线,实线表示等高线,R1为输水管道,R2、R3为天然河流,L地剖地剖面可见某地质构造,读图回答问题。图示时刻
A.甲地降水概率人于乙地 | 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
C.甲地吹偏东风 | D.乙地吹偏北风 |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L地为“向斜成谷” | B.R1可自流输水 |
C.近地面气流辐散 | D.R2西流补给R3 |
下图为“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单位:m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导致图中L地与R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 B.离海的距离 | C.地形 | D.植被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海区属于印度洋 | B.Q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
C.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景观 | D.油橄榄是该区域主要农作物之一 |
下图为“2010年N市三类制造业企业数量空间分布对比图”。读图可知
A.技术密集型企业主要集中在0—16km之间 |
B.三类制造业企业主要集中在0—8km之间 |
C.三类制造业企业主要集中在40km—80km之间 |
D.在16km—40km之间资本密集型企业占主导地位 |
“太平洋垃圾岛”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夏威夷之间的海域(副热带海区)。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受气旋影响垃圾向副热带海区集中 |
B.受反气旋影响垃圾向副热带海区集中 |
C.受洋流影响垃圾向副热带海区集中 |
D.受径流影响垃圾向副热带海区集中 |
下图A为某地貌景观图,为解释该景观的部分成因,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图B的演示。教师演示了
A.板块挤压碰撞 | B.岩块断裂上升 | C.岩层水平挤压 | D.外力侵蚀搬运 |
下表为我国近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构成数据。据表可知我国目前
1982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0年 |
|
0—14岁人口比例 |
33.6% |
27.7% |
22.9% |
16.6% |
15—64岁人口比例 |
61.5% |
66.7% |
70.1% |
74.5% |
65岁以上人口比例 |
4.9% |
5.6% |
7.0% |
8.9% |
A.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每年新增大量人口
C.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D.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