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大河,位于俄罗斯境内,河流全长3690千米,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为约2540亿立方米。伏尔加河河源处海拔公有228米,而河口处低于海平面28米,干流总落差为256米,河流流速缓慢,河道弯曲。干支流通航里程达3260千米,通航期200多天。流域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钾、磷等资源,人口稠密,交通便捷,工农业发达。
⑴伏尔加河的货运量占全国河运总量的半数以上,主要货流以石油、木材、粮食、机械为大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加河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
⑵伏尔加河流域各河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总计电量约1200万千瓦,而仅一个三峡电站的总装机量就达1820万千瓦。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⑶300多年来,伏尔加河流域曾发生过多次灾害性春洪,受灾地区遍及伏尔加河上中游。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伏尔加河上中游地区易发生春洪的原因。
⑷为了抵御洪水灾害,人们在伏尔加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大、中、小型水库800余座。水库的修建对流域内的环境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青藏高原的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对我国和亚洲地区产生许多方面的影响。中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材料二:喜马拉雅山脉山区共有15万多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川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约5km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后退了近800米。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1)根据材料和所学内容,分析下面的关联示意图,从下列选项中对应选择:

     ,②     ,③    ,④     
A.阻挡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和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和南亚地区形成季风区
(2)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特点。
(3)材料二中的喜马拉雅山是一条巨大的褶皱山脉,主要是由板块和板块碰撞而成。
(4)材料二中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防止这些冰川的消失?
(5)试将下列的选项按其因果关系,设计一个网络联系框图表现出来(注意:框图内只能填字母代号且不能重复)。
A.全球海平面上升B.海洋表层出现的膨胀
C.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D.极地冰雪融化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植被遭受破坏与砍伐

读某地东西方向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图A-09

(1)图中甲、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是
(2)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甲 ;乙 ;丙
(3)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乙、丙三地中的 地。
(4)在图中②、③两处用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并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 ;② ;③
(5)以下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地球外部四大圈层相互联系,并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读“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和“四个地区气温降水柱状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乙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是
(2)在图上画出丙点的近地面风向(用虚线表示气压梯度力,实线表示风向)。
(3)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这时是北半球的季(春、夏、秋、冬)。
(4)常年受甲和乙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气温降水的特点分别对应下图中的

(5)上图中C所表示的气候类型是,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6)上图中D所表示的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与其相对应的自然带是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 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其判断依据是
(2) 此时此刻,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等于0的是
(3) 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4) 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C点的地方时是,D点的日出时间是,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

读“某跨国公司家用电器工厂地理转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跨国公司从1990年到2000年工厂生产布局的主要变化。
(2)分析影响该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的主要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