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是某区域地图,读图完成问题。
图示河段的流向是( )
| A.由南向北 |
| B.由东向西 |
| C.由西南向东北 |
| D.由东南向西北 |
若测得a、b两点的图上水平距离为2.5厘米,判断a、b两点间山坡的土地利用方式应为( )
(tan15°≈0.268 tan25°≈0.466 tan35°≈0.700)
| 坡度 |
0°~15° |
15°~25° |
25°~35° |
>35° |
| 土地利用方式 |
农田 |
梯田、经济林地 |
林、牧用地 |
封山育林区 |
A. 农田 B.梯田、经济林地 C.林、牧用地 D.封山育林区
下图中M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各题。
图示作用直接说明了森林可
| A.涵养水源 | B.防风固沙 |
| C.减弱噪声 | D.净化空气 |
图示作用造成的结果有: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下列现象与图示作用增强有关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 B.新疆瓜果特别甜 |
| C.三江平原粮食单产较低 | D.甘蔗不宜在我国北方种植 |
读下面某地区图,回答问题
M山地北坡终年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 B.处于山地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经过 |
| C.处于山地迎风坡,且沿岸有寒流经过 |
| D.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
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M山地位于
|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
| 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 |
|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 |
|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
图中夹在90°与100°经线之间的一段山脉的长度约为
| A.950 千米 | B.1000 千米 | C.1300 千米 | D.1500 千米 |
下图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回答各题。
①地风的变化为
| A.偏北风的风力逐渐减弱 | B.偏南风的风力逐渐减弱 |
| C.偏北风的风力逐渐增强 | D.偏南风的风力逐渐增强 |
②地天气变化为
| A.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 B.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
| C.气压降低,气温降低 | D.雨过天晴 |
读地壳物质循环略图,回答问题。
按成因分,片麻岩属
| A.岩浆岩 | B.变质岩 |
| C.沉积岩 | D.火成岩 |
图中①过程的地质作用是
| A.侵蚀作用 | B.沉积作用 |
| C.变质作用 | D.冷却凝结作用 |
图中②过程所需能量,主要来自
| A.地球的自转运动 | B.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
| C.太阳辐射 | D.海水的大规模运动 |
下图中A、B两点分别是某日晨线、昏线与一条纬线的交点。C为AB弧的中点,其经度为45°W 。A点的地方时比B点早4小时。据此回答各题。
该日B点的昼长为
| A.4小时 | B.8小时 |
| C.12小时 | D.20小时 |
此时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范围是
| A.从45°W向东到180° | B.从45°W向东到135°E |
| C.从135°E 向东到180° | D.从45°W向西到180° |
此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开普敦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 B.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
| C.塔里木河进入枯水期 | D.南极科考繁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