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 | 用白醋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
B. | 洗洁精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
C. | 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性土壤 |
D. | 用燃烧法区分羊毛制品和纯棉制品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 B.瓷碗摔碎 | C.纸张燃烧 | D.石蜡熔化 |
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约占78%的气体是
A.氧气 | B.氮气 | C.二氧化碳 | D.稀有气体 |
(7分,第1空1分其余每空2分)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g;
(2)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写一种即可)
(4)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
②
③
④
⑤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g |
37.2 |
41.4 |
45.8 |
50.4 |
55.2 |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根据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升温后变成饱和溶液 |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至t1℃时都会析出晶体 |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