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①嵌空②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③死矣。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注释:①故:通“固”本来。②嵌空:深陷的样子。③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功夫。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下列句中的“而”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穴故嵌空而缭曲  ②蟹六跪而二螯
③遂蛇行而入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D.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 
下列划线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山行遇虎 | B.乃力运数石 | 
| C.填然鼓之 | D.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 | 
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虎被熏灼 | B.虎亦随入 | 
| C.有碑仆道 | D.木直中绳,煣以为轮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请写出至少5个含有“虎”字的成语。(三至四个得1分,五个满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9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翻译下列语句。(共4分)
 ①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②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节选语段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第二段文字主要在写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完成第小题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
 ——《史记·伍子胥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隙:隔阂 | 
| B.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猜贼:猜忌敌人 | 
| C.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怨望:怨恨情绪 | 
| D.必树吾墓上以梓梓:梓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王卒伐之而有大功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 B.今不见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 C.我以死争之于先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 D.令可以为器将以有为也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的大夫和军事家。选文叙述了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亲自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的事实。 | 
| B.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司马迁着重记述了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弃小义而灭大恨的事迹。司马迁饱蘸笔墨。略貌取神,立体化地突出了伍子胥的精神风貌。 | 
| C.伍子胥是智勇双全的人物。他为吴国率兵打仗,为吴王称霸一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 
| D.他被赐死前对门客说的一番话,是预言,是现实,是政治远见,是身遭诬害的愤慨,也是对吴王昏庸的憎恨!这使伍子胥的形象达到了新的高度。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
 (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文言文阅读(19分)
 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四十七年,杨镐既丧师,廷议以廷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代镐经略。未出京,开原失,甫出关,铁岭复失,沈阳及诸城堡军民一时尽窜,辽阳汹汹。廷弼兼程进,遇逃者,谕令归。斩逃将刘遇节、王捷,以祭死节士。诛贪将陈伦,劾罢总兵官李如桢,以李怀信代。督军士造战车,治火器,浚濠缮城,为守御计。令严法行,数月守备大固乃上方略请集兵十八万分布清河抚顺诸要口首尾相应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
廷弼之初抵辽也,令佥事韩原善往抚沈阳,惮不肯行。继命佥事阎鸣泰,至虎皮驿恸哭而返。廷弼乃躬自巡历,自虎皮驿抵沈阳,复乘雪夜赴抚顺。总兵贺世贤以近敌沮之,廷弼曰:“冰雪满地,敌不料我来。”鼓吹入。时兵燹后,数百里无人迹,廷弼祭诸死事者而哭之。遂耀兵奉集,相度形势而还,所至招流移,缮守具,分置士马,由是人心复固。
 当是时,光宗崩,熹宗初立,朝端方多事,而封疆议起。御史冯三元劾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谓不罢,辽必不保。诏下廷议。廷弼愤,抗疏极辨,且求罢。而御史张修德复劾其破坏辽阳。廷弼益愤,再疏自明,云“辽已转危为安,臣且之生致死。”遂缴还尚方剑,力求罢斥。及辽阳破,河西军民尽奔,自塔山至闾阳二百馀里,烟火断绝,京师大震。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而擢王化贞为巡抚。
 化贞素不习兵,轻视大敌。文武将吏进谏悉不入,与廷弼尤牴牾。是时,廷弼主守,谓辽人不可用,西部不可恃。化贞一切反之,绝口不言守,谓我一渡河,河东人必内应,且腾书,言仲秋之月,可高枕而听捷音。无何,西平围急。化贞信中军孙得功计,尽发广宁兵,二十二日,遇大清兵平阳桥。锋始交 ,大溃,大清兵追逐化贞等二百里,不得食,乃还。报至,京师大震。大理寺卿周应秋等奏上狱词,廷弼、化贞并论死。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燹:xiǎn。野火,多指兵乱中纵火焚烧。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出关,铁岭复失刚刚 | 
| B.与廷弼尤抵牾矛盾 | 
| C.以李怀信代用 | 
| D.相度形势而还然后 |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表明熊廷弼“治军严”和“有胆略”的一项是
 ①廷弼祭诸死者而哭之②斩逃将刘遇节、王捷以祭死节士
 ③可高枕而听捷音④廷弼乃躬自巡历
 ⑤督军士造战车,治火器⑥廷弼愤,抗疏极辨
| A.②④⑥ | B.①③④ | C.②④⑤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镐战败以后,熊廷弼代杨镐为辽东经略,其时开原、铁岭相继失陷,沈阳军民纷纷逃奔。熊廷弼到任后斩杀逃将刘遇节等,以求稳定军心。 | 
| B.熊廷弼驻守辽阳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 | 
| C.王化贞对清兵的军事力量估计不足,主张主动出击,熊廷弼却主张固守,二人一主战,一主守。 | 
| D.熊廷弼在边疆屡屡取得胜利,势力大增,朝廷内部的一些官员害怕熊廷弼的实力过于强大,朝廷不好驾驭,因此上疏弹劾他。 | 
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廷弼之初抵辽也,令佥事韩原善往抚沈阳,惮不肯行。
 译文:
 (2)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而擢王化贞为巡抚。
 译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客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谏:劝止,挽回 | 
| B.三径就荒就:就要 | 
| C.或棹孤舟棹:用桨划 | 
| D.聊乘化以归尽化:造化,自然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木欣欣以向荣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 
| B.舟遥遥以轻飏 | 
| C.乐琴书以消忧 | 
| D.农人告余以春及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心为形役”,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更因为家里“田园将芜”,陶渊明决定辞官归隐。 | 
| B.刚看到自家的房子,陶渊明就显得特别高兴,因为很快就能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了。 | 
| C.或弹弹琴,或读读书,或聊聊天,或种种田,这些都给了陶渊明很多的快乐。 | 
| D.顺随自然,回归田园,乐天安命,陶渊明的心灵获得了自由。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课内古文阅读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众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进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A.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 D.吾其还也! | 
对本段文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正面阐发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 
| B.反面批判了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 | 
| C.正面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途径。 | 
| D.反面批评古人从师的途径和择师标准。 |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8分,每句4分)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