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资本形成率与最终消费率
注:资本形成率亦称投资率,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该项指标的世
界平均水平为20%左右;最终消费率指的是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一般为70%
左右。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一方面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结合材料一、二,就如何扩大内需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统计表
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唯GDP论”的发展思路下,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进一步凸显。在“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限制性指标就与领导干部的政绩开始挂钩,“十二五”规划又调低了经济增速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把着力点转向打基础、利长远、保民生的工作上来。新的发展思路,开创了“十二五”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新局面。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国家合理调整经济增速,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思路转变所体现出的唯物论道理。
2013年入冬以来,我国东北及华北大片地区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雾霾天气的出现,既有气象原因,更有排放污染原因。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进行工业革命后几乎都经历过环境的恶化,深受过雾霾之苦。他们在治理雾霾问题的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通过制定科学的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关闭污染企业、减少煤的使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强化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管理、加强环保宣传等措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1)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借鉴的发达国家的经验,谈谈我国政府应如何治理雾霾问题?
材料二由于雾霾严重,空气质量不佳,北京2014年春节期间禁放烟花爆竹,广大市民积极响应。但“年味”不减,天坛、地坛两大庙会上的民俗文化风情展受到市民热捧;微信拜年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新马泰旅游过春节,感受异国文化,传播中华文明……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北京市民的做法对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予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鼓励探索创新,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允许采取差异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乡统筹联动,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材料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四方面要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方法论原则?(8分)
大数据,或称巨量数据、大资料。其处理的流程是:首先利用多种轻型数据库收集海量数据,将不同的数据流整合到大型数据库中,然后对各个维度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各种各样的关联,最后进行一定的预测。依托这一流程,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决策效果精确量化,效率大幅度提高,有可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
大数据的出现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根据历史医疗数据,结合遗传变异、对特定疾病的易感性和对特殊药物的反应等,患者可以要求个性化的医疗;基于大数据的金融创新,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金融需求;根据大数据建立的微博营销以及微信公共账号营销,为经营者提供了免费的营销渠道……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大数据时代,网络变成了几乎是透明的虚拟世界,当人们在网上购物、发送电邮、发微博时,都会在不经意间留下一串串数字足迹;由信息网络系统所控制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水、电力、交通、银行、金融、商业和军事等庞大数据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大数据对个人的经济生活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2)有人认为,大数据决策克服了主观判断的局限性,因而是一种科学的决策方式。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有什么潜在风险?请提出两条化解风险的措施。
A.[经济学常识]
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打破了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保持了数十年的世界货物贸易“老大”地位,是100多年来发展中国家首次成为世界货物贸易“一哥”。
据统计,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以机电产品为主,家具玩具、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等低附加值产品分别居第二、第三和第四位;其中,中国的家具玩具、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和皮革制品箱包占美国同类商品进口总额的60.7%、69.7%和62.6%,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植物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其中的航空航天器出口增长50.9%;车辆及零附件出口增长46.4%。
(1)简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 (6分)
(2)中美贸易的对比对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有何启示? (6分)
B.[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代世界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复合制又包括联邦制和邦联制两种形式。
英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美国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与美国的整体与组成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何区别?
(2)影响英美两国选择国家结构形式的共同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