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完成小题。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理解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今吾十倍之地徒有先生
B.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为佣耕,何富贵也
C.此三子者,皆布衣士也专诸刺王僚
D.大王闻布衣之怒乎陈涉少时,与人佣耕

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文:寡人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
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因为安陵君是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D.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那韩国、魏国灭亡了,可是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B.选文第一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C.选文第二段写秦王终于屈服,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这是故事的结局部分。
D.选文第二段写秦王的阴险狡诈,表面屈服,实际还想威胁唐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注释:①奚:疑问代词,何。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思。
或异二者之为:斯人:
必先民贫则乡轻家:
翻译下列句子。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
B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翻译:
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根据提示填空:
【甲】文中表明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乙】文从两方面论述“治国之道,先安于民”。
【甲】【乙】两文在内容上的相同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立有时时而 B.桓侯使人问之公问其
C.司命之所神情与苏黄不 D.不治将慕圣贤之道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翻译:
(2)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翻译:
桓侯贻误治疗时机的具体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3分)
答: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佁然不动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③以其境过④潭中鱼百许头
翻译下列句子。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答: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卫使:人名。④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⑤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刘 文 恭 公 铉 主 试

A.刘文恭/公铉主试 B.刘文恭公铉主/试
C.刘文恭公铉/主试 D.刘文/恭公铉主试

解释文中加线的词。
(1)讶()(2)及()(3)语()
说说“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刘铉这两个人物,并结合现实谈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不侮臣
刘 向
赵简子上羊肠之阪,群臣皆偏袒推车,而虎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简子曰:“寡人上阪,群臣皆推车,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虎会对曰:“为人臣而侮其主者,死而又死。”简子曰“何谓死而又死?”虎会曰:“身死,妻子又死,若是谓死而又死,君既已闻为人臣而侮其主之罪矣,君亦闻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乎?”简子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何若?”虎会对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简子曰:“善。”乃罢群臣不推车。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
【注释】①阪:山坡,斜坡。②使:动词,充当使节。③名词,使者。这里指外交关系。
解释下列加线字。
(1)妻子又死(        )(2)若谓死而又死()
(3)为士大夫酒(      )(4)勇者不为斗,则边境()
与例句中加线字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虎会为上客

A.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B.全石为底
C.是人多以书假余 D.伤先帝之明

翻译下列句子。
(1)简子曰:“善。”乃罢群臣不推车。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从选文中看,赵简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自古以来,君贵民贱,本文却指出君侮臣对国家的严重危害,你认为其中包含着什么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