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徜徉于桃花潭畔,A、初夏的阳光已有了些许暖意。尽管同属江南且pí 邻而居,但我们踏上安徽土地,B、青山绿水被午后的阳光镀上温暖的色彩。那风那水那景色被徽墨的儒香、徽商的智慧、黄梅戏的清新和古典诗词的儒雅熏染过,C、显得那样雅静qiǎn 绻,悦目怡人。D、但凡烙着地域元素和色彩的人文、物事、景致,都会成为一座古城,一个古村落唯美的韵角,令人神往。给下面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桃花潭畔 烙 着 pí 邻 qiǎn 绻“徜徉”的意思是 。“悦目怡人”一词中的“怡”意思是 。
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
“总有一种新奇的感觉”这个句子因排版遗漏,现需还原,应放在 处。
① A ② B ③ C ④ D
阅读《邓稼先》(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选文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
选文中用加点的“不知道”“也不知道”“不知”等词语连续发问,作为多年的朋友,作者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吗?为什么?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我不能走!”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伤仲永》一文中仲永的父亲因为什么原因让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而《孙权劝学》一文中孙权用什么方式劝吕蒙学习的?(原文和自己的话归纳都可以)
方仲永和吕蒙的事例,说明了一个同样的道理。请你用一句话说出这个道理。
根据原文填空。(每空1分,错一字扣1分。共15分。)
⑴岐王宅里寻常见,。(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⑵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⑶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⑷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⑸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
⑹,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⑺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滁洲西涧》)
⑻生活中也许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是诗人普希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⑼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诗是:,。
⑽《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极其其艰辛的诗句是:, _________。我们要表示“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之意的时候,可以用来源于《木兰诗》的一个成语来表达。
⑾“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句话化用《论诗》中的诗句是:,。
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丰收季节 |
| B.稍稍宾客其父/他的身体稍稍好了点 |
| C.蒙乃始就学/班长开始就任了 |
|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他获得了博士学位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所写的爱国主义名篇。 |
|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
|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是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
| D.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故事来源于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后来选入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