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诸侯的封地 |
B.简能而任之简:选拔 |
C.圣人无常师常:一般的,普通的 |
D.斧斤以时入山林时:时节,季节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铸以为金人十二 | B.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 吾以子为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青于蓝 |
C.其皆出于此乎 |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下列各句与“何以伐为”的句式类型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C.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对下列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先针对梁惠王的疑问,用比喻说明凶年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然后正面论证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使天下之民归顺。 |
B.“过秦”,即言秦之过。贾谊以秦的兴亡史实为基本依据,采用对比方法,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指出秦亡的过失——“仁义不施”。 |
C.《劝学》中,荀子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经过某种人为或自然的变化过程,事物可以改变原有的性质并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 |
D.晏子治理好东阿时遭责罚,治理不好时却反而受到赞赏。究其深层原因,不难推断出是景公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所致。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尝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求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云:白,凉武昭王九世孙也。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通五经通:通晓 |
B.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沮:阻止 |
C.白益傲放益:更加 |
D.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辟:开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命之 / 衡因上疏陈事 |
B.以所业投贺知章 /何面目以归汉 |
C.遂荐于玄宗 /而君幸于赵王 |
D.白长笑而去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1)叹曰:“子,谪仙人也。”。
(2)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尝笑而去。
(3)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墨妙亭记
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②,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③,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于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选自私刻《古文观止》)
【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②[劝分]劝导人们有无相济。③[旁午]交错。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登:五谷成熟 |
B.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抚循:抚恤 |
C.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故事:先例 |
D.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差:差不多 |
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是“或以谓”孙莘老“不知命”的表现的一组是
①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②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
③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
④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
⑤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
⑥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
A.①②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紧扣题目,概要叙述孙莘老从广德转任吴兴太守,并用简洁的文辞交代其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 |
B.文章第二段首先交代了湖州的风俗人情,然后叙述孙莘老在大荒之年勤于政务、赈济灾民的事迹,以及他在政事之余用心搜罗古文碑刻的雅兴。 |
C.文章第三段是议论,作者认为金石易坏,而文字可以流传更久,不应将可以久存的文字寄托于速坏的金石之上,作者借此批判孙莘老建墨妙亭保存历代古文碑的糊涂。 |
D.作者认为,虽然“物必归于尽”,但人们不能在天命面前无所作为,而应当极尽人事“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这才叫知命。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
(2)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
(3)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不超过6处)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野人先生传
易顺鼎
曹野人先生,名宗先,字述之,野人其号也。远祖官益阳,占籍焉。曾祖某,迁龙阳之鹿溪,遂为龙阳人。五世祖某,尝为明显宦,多藏书。先生诵其清芬,记睹淹博。性敏慧,下笔成文,时人美之。
蔡忠烈公为长沙推官,见其制艺①,以为古岸奇特。入益阳县学,甫冠,即食廪饩②。席③先业,资甚丰,一旦叹曰:“士君子立身何等,乃驰逐于宗贵之场而已乎?”遂弃家资,薄举子业,辟地读书,殚心濂、洛④,作乐饥之文以自勉。乐饥者,非以饥为乐也,乐其所乐,虽饥而乐自在也。其文云云,大抵皆言刻苦自修,淡名利,寡嗜欲,以蕲⑤及于乐天知命者之所为。又好读仙佛家书,久之,自谓有得。见于行事,多意料所不及,乡人异之。然志在用世,言事深中时弊,上邑令张际熙书数千言,穷治乱之原,具忠爱之志,蔡忠烈尤重之。谓其理论至是,欲为下拜,高其名。盖生平知己,忠烈一人而已。
事亲孝,以天下大乱,患无以全其母,每囊沙于足而行,人或以为狂。崇祯癸未,流贼张献忠至,负母急走二百里外,得免。色养慎终。后自髡其顶。初先生美风度。无须,遇髯道人,脱其须赠之,遂美髯焉。顺治甲申仲春卒。
山东人许尚忠者,好道,与友隐居鲁山之丹霞洞。以是年遇髯僧,奇其语,师事之。僧深穆寡言,问姓氏里居,不答。居三年始去。以所说经为一书,授尚忠,曰《通源集》,复留一偈,署“楚益阳曹氏行尸”。康熙甲辰,尚忠官常德,以丈量役至鹿溪,宿曹氏,初不知即先生家,见案头有稿本,署“宗先野人著”,与《通源集》无异也。大惊,讯之,始知所师事者,即先生化身矣。
(节选自《虞初近志》)
【注释】①制艺:指八股文。②廪饩(lǐn xì):公家按月供给的粮食等生活物资。③席:凭借。④濂、洛:北宋理学的两个流派。“濂”指濂溪周敦颐,“洛”指洛阳程颢、程颐。⑤蕲:祈求。对下列剧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睹淹博博:广泛 |
B.作乐饥之文以自勉勉:勉励 |
C.欲为下拜,高其名高:认为……高 |
D.每囊沙于足而行囊:用口袋装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奇其语”中的“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②予怪而问之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④宁许以负秦曲
⑤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⑥忧劳可以兴国
A.①②③ | B.①②⑤ | C.①④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野人出身官宦人家,从小就广泛阅读,加上他天资聪敏,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
B.蔡忠烈欣赏曹野人八股文的古朴不俗,对他写给张际熙的意见书更是赞赏有加。 |
C.曹野人空有一身才能,却无法实现其远大抱负,失望之余便转而迷上仙佛之道。 |
D.文章简洁而有力,如对曹野人的语言描写,用语不多便勾画出其淡泊名利的形象。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见于行事,多意料所不及,乡人异之。
⑵穷治乱之原,具忠爱之志,蔡忠烈尤重之。
⑶以是年遇髯僧,奇其语,师事之。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之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而非从而誉之谓之义。选自《墨子·非攻》
文言文阅读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选自《宋史 列传一百一十五》)
注:①貤:通“移”。转移;转赠。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屏处十年屏:隐居 |
B.安得不豫为之计豫:参与 |
C.乃罢其狱狱:案件 |
D.犹虑不称虑:担忧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根劝谏皇上为政节俭的一组是()
①遂请罢钱塘制造局②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
③愿陛下靳之④亦愿日削而月损之
⑤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⑥因力陈其弊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张根很有才华,刚满二十岁,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多名官员上书表扬他的操行和道义,为此,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向皇帝提出了建议。 |
B.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鉴于当时水灾频发,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 |
C.张根调任两浙,辞职不赴任,于是写下奏疏通过驿站上奏朝廷。奏疏中力陈贪官横行和自然灾害环生导致的国库空虚,敌国窥伺、盗贼频起的严重局面。 |
D.张根的多次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2)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任瑰,字玮,庐州合肥人,陈镇东大将军蛮奴弟之子也。父七宝,仕陈定远太守。瑰早孤,蛮奴爱之,情逾己子。每称曰:“吾子侄虽多,并佣保耳,门户所寄,惟在于瑰。”年十九,试守灵溪令。俄迁衡州司马。
及高祖讨捕于汾、晋,瑰谒高祖于辕门,承制为河东县户曹。高祖将之晋阳,留隐太子建成以托于瑰。义师起,瑰至龙门谒见。高祖谓之曰:“隋氏失驭,天下沸腾。吾忝以外戚,属当重寄,不可坐观时变。晋阳是用武之地,士马精强,今率骁雄以匡国难。卿将家子,深有智谋,观吾此举,将为济否?”瑰曰:“后主残酷无道,征役不息,天下恟恟①,思闻拯乱。公天纵神武,亲举义师,所下城邑,秋毫无犯,军令严明,将士用命。关中所在蜂起,惟待义兵。仗大顺,从众欲,何忧不济?”高祖曰:“是吾心也。”乃授银青光禄大夫,遣陈演寿、史大奈领步骑六千,趋梁山渡河,使瑰及薛献为招尉大使。高祖谓演寿曰:“阃②外之事,宜与任瑰筹之。”孙华、白玄度等闻兵且至,果竞降,并具舟于河,师遂利涉。瑰说下韩城县,与诸将进击饮马泉,破之。拜左光禄大夫,留守永丰仓。高祖即位,改授谷州刺史。
瑰至宋州,属徐圆朗据兖州反,曹、戴诸州咸应之。副使柳浚劝瑰退保汴州,瑰笑曰:“柳公何怯也!老将居边甚久,自当有计,非公所知。”圆朗俄又攻陷楚丘,引兵将围虞城,瑰遣崔枢、张公谨自鄢陵领诸州豪右质子百余人守虞城以拒贼。浚又谏曰:“枢与公谨并世充③之将,又诸州质子父兄皆反,此必为变。”瑰不答。枢至,则分配质子,并与土人合队居守。贼既稍近,质子有叛者,枢因斩其队帅。城中人惧曰:“质子父兄悉为贼,贼之子弟安可守城?”枢因纵诸队各杀质子,枭首于门外,遣使报瑰。瑰阳怒曰:“遣将去者,欲招慰耳,何罪而杀之?”退谓浚曰:“固知崔枢办之。既遣县人杀贼质子,冤隙已大,吾何患焉?”枢果拒却圆朗。事平,迁徐州总管,仍为大使。
瑰选补官吏,颇私亲故,或依倚其势,多所求纳,瑰知而不禁。隐太子之诛也,瑰坐左迁通州都督。贞观三年卒。
注:①恟恟:xiōng,恐惧、惊骇。②阃:kǔn,门槛。③世充:指王世充(?~621),隋末割据者之一。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迁衡州司马迁:晋升。 | B.瑰谒高祖于辕门谒:拜见。 |
C.观吾此举,将为济否?济:渡过。 | D.宜与任瑰筹之。筹:策划。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任瑰能堪当大任的一组是()
A.瑰谒高祖于辕门 固知崔枢办之 |
B.瑰选补官吏,颇私亲故 自当有计,非公所知 |
C.枢果拒却圆朗 仗大顺,从众欲 |
D.留隐太子建成以托于瑰 |
阃外之事,宜与任瑰筹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瑰自小就成了孤儿,后过继给大将军蛮奴,得到蛮奴的疼爱,与那些平庸的堂兄弟相比,可谓鹤立鸡群,被蛮奴寄以厚望。 |
B.任瑰思虑周密。面对高祖的询问,他结合时局和高祖的优势进行阐释,因此博得了高祖赏识,被委以重任,并建立了赫赫军功。 |
C.任瑰以敏锐的判断力,于乱世中投靠高祖,可谓良禽择木而栖。他先后做了河东县户曹、银青光禄大夫、谷州刺史、徐州总管等。 |
D.任瑰智谋过人,老成持重。在徐圆朗反叛时,他派遣崔枢等人把守虞城,成功地阻止了其与徐圆朗内外勾结,并平定了这次反叛。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孙华、白玄度等闻兵且至,果竞降,并具舟于河,师遂利涉。
(2)瑰选补官吏,颇私亲故,或依倚其势,多所求纳,瑰知而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