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和5
②1的基质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的基质中被利用,穿过的磷脂双分子层的
层数为4层
③2与4中都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
④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殖隔离的形成均是由于地理隔离造成的 |
|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
| 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
| D.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杆抗锈病(DDTT)和矮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 1/4 |
| 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为比例为2/3 |
|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
右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 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 |
| 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 |
| 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
| D.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组、B组和C组所运用的育种方法分别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 |
| B.A组和B组都利用杂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 |
| C.C组r射线要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 D.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