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1 mol谷氨酸分解为
1 mol氨基丁酸和1 mol 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
度为10 mol/L、最适温度、最适pH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
果见图甲和图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 A.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不再增加,原因是酶失活 |
| B.乙图中当酶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催化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
| C.乙图中催化反应速率增加的原因是随着酶浓度的增大,酶的活性逐渐增加 |
| D.将甲的纵坐标改成乙中的催化反应速率,坐标曲线和原曲线不一样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真核和原核的目的基因均可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
| B.DNA连接酶都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得到的 |
| C.大多数限制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由6个核糖核苷酸组成 |
| D.人工合成法可合成已知序列任意大小的DNA片段 |
关于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
| B.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 |
|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
| D.长期使用农药,害虫的抗药基因频率会定向增大 |
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 A.①与②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稀盐酸刺激的部位 |
| 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
| C.①②③④组成的实验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经血液运输来调节 |
| D.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
现有纯合的野生型小鼠若干,经X射线处理后,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经研究发现,该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为确定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是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某科研小组让该突变型小鼠与多只野生型雌性小鼠杂交,观察并分别统计子代雌雄小鼠中突变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各项对实验结果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
| 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 |
|
| 雄性小鼠 |
A |
| 雌性小鼠 |
B |
A.如果A=1,B=0,则说明突变基因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B.如果A=0,B=1,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如果A=B=1/2,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
D.如果A=0,B=0,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很多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科学家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C(实验组)以研究其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得到如图曲线。据此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癌细胞的出现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在10-11h时,实验组细胞对培养液中含氮物质、含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
C.在10h时,对照组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均为体细胞的2倍
D.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