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一号”第22航次自2010年12月8日从广州启航,历时369天,经历了9个航段,航程64162海里,于2011年11月1日上午9:30返回青岛,完成我国最大规模环球大洋科考,该图为此次科考的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大洋一号”航行期间
| A.途经南海时,逆风逆水 |
| B.在开普敦(1月18日靠岸)停留期间,船员面朝西南方向欣赏日落美景一 |
| C.在巴西萨尔瓦多港(5月19日靠岸)停留期间,昼越来越长 |
| D.北太平洋航段内,表层海水的温度越来越高 |
本次科考发现了16个海底热液区,黑色热液能直立向上形成约3至4层楼高的“黑烟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热液区最可能位于
| A.大陆架 | B.大陆坡 | C.海岭 | D.深海平原 |
图中的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聚落的是
| A.A | B.B | C.C | D.D |
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回答22~24题。
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 A.山间低地 | B.山谷地带 | C.盆地中部 | D.山前冲积扇 |
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 A.网状分布 | B.“之”字型分布 | C.线状分布 | D.环状分布 |
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 B.气候 | C.水源 | D.土壤 |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
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
|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
|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
| 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
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判断19~20题。
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 )
| A.北半球。高气压 | B.北半球,低气压 |
| C.南半球,高气压 | D.南半球,低气压 |
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我国的天气为( )
| A.伏旱天气 | B.梅雨天气 |
C.出现台风 | D.寒冷天气 |
图中A、B、C、D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