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 B.该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 D.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
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①常温下不能进行,需要加热 |
B.反应②不发生,但是仍有分层现象,紫色层在下层 |
C.反应③为加成反应,产物是一种烃的衍生物 |
D.反应④能发生,从而证明苯中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其对应目的的是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向盛有10滴0.1 mol/L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 mol/L 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1 mol/L Na2S溶液 |
证明AgCl沉淀能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2S沉淀 |
B. |
向2 mL甲苯中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振荡;向2mL己烷中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振荡 |
证明与苯环相连的甲基易被氧化 |
C. |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 |
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
D. |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 |
验证淀粉已水解 |
“PX”即对二甲苯, 是一种可燃、低毒化合物,毒性略高于乙醇,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1%~7.0%(体积分数)。是一种用途极广的有机化工原料下列关于“PX”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PX”的化学式为C8H10,1H-NMR有2组吸收峰 |
B.“PX”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属于苯的同系物 |
C.“PX”二溴代物有3种同分异构体 |
D.“PX” 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表达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液溴和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制溴苯:![]() |
B.蛋壳溶于食醋:CaCO3+CH3COOH===CH3COOCa+H2O+CO2↑ |
C.向CH2BrCOOH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CH2BrCOOH+OH-![]() |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H2O+2C6H5O----→2C6H5OH+2CO![]() |
有关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20个 |
B.12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
C.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
D.除苯环外的其余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