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1.0 mol·L-1的KNO3溶液:H+、Fe2+、Cl-、SO42- |
| B.饱和氯水中:NH4+、SO32-、AlO2-、Cl- |
| C.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CO32-、NO3- |
| D.c(H+)=1.0×10-13mol/L溶液中:K+、Na+、CH3COO-、Br- |
对于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 |
| B.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为正极 |
| C.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
| D.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正极 |
在用标准 0.1000 mol/L的盐酸溶液滴定待测NaOH溶液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滴定时左手旋转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 |
| B.两眼应时刻注视酸式滴定管内液面变化 |
| C.在滴定终点时,待指示剂变色应立即读数,否则会产生误差 |
| D.在加待测NaOH溶液时,锥形瓶应先用待测液润洗 |
PH=2的两种一元酸x和y,体积均为100ml,稀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别滴加
溶液(c=0.1
/L)至PH=7,消耗
溶液的体积为Vx,Vy,则
| A.x为弱酸Vx<Vy | B.x为强酸Vx>Vy | C.y为强酸Vx>Vy | D.y为弱酸Vx<Vy |
某探究小组在某温度下测定溶液的pH值时发现,0.01mol/L的 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 = 10-22,则该探究小组在该温度下测得0.01mol/L的 NaOH溶液的pH值应为
| A.13 | B.12 | C.10 | D.11 |
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 A |
B |
C |
D |
|
| 研究目的 |
压强对反应的 影响(P2>P1)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
催化剂对反应的 影响 |
| 图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