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区7月平均气温图”,回答问题。
(1)A、B两地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简述B地形区东西两侧降水量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3)分别简述等温线在E、F两地的走向特点及影响因素。
A、B两城市多年月均温(单位:℃)
城市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A |
-3.5 |
-1.3 |
4.9 |
13.1 |
18.8 |
23.5 |
25.9 |
25.9 |
21.4 |
14.8 |
5.5 |
-1.0 |
B |
7.2 |
9.5 |
11.3 |
14.2 |
18.2 |
22.7 |
26.7 |
26.7 |
23.6 |
18.5 |
11.2 |
7.3 |
与A相比,B的气温有何特点?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6月17日中国网报道,北京自2001年起,7年来按照《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外围进行生态屏障建设,使全市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的改善,呈现出城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生态景观。
材料二某一朝代北京城市示意图
(1)在封建社会,城市的地域结构主要是服从于的需要。材料二图中北京城的所有用地功能区都围绕着和呈对称分布,这充分体现了。
(2)由材料二可知,北京扩大了用地,体现了(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3)在《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还提出构建“两轴一两带一多中心”的新城市空间格局。其中“多中心”是指在北京建设不同的功能区,如中心商务区、奥运公园、中关村等综合服务区,分别承担不同的城市功能。北京市设立“多中心”的主要目的是 A.分散交通压力 B.吸引农民进城 C.减少北京市人口 D.控制北京市产业的发展
(4)北京市修编城市规划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北京的城市问题日益显现,其主要表现为()
①城市中心区的衰落②交通拥堵严重③住房拥挤④环境质量日益下降⑤城市缺乏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下图为黄河中下游位于第二亚欧大陆桥附近的某城市平面图,该城市人口在40万以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A、B、C三地选择地建大型飞机场合适,理由是。
(2)E、F、H三地选择地建高科技工业区合适,理由是。
(3)图中①一⑨工业基地有一处布局明显不合理,图中数码代号是理由是
。
(4)中国加人WT0后,该城市抓住发展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该市原有工业部门中应加快发展,理由是。
读世界城乡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___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该指标2000年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战后,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的是(类)国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 |
发达国家 |
|
城市化进程特点 |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并回答问题。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2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市人口变化特点的是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市的人口变化特点是,其原因是存在、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它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
②对气温:
③对降水:
④对地下水:
(5)城市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多项选择)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