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致以年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
B.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大致以4000米等高线为界 |
C.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致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
D.秦岭是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一条很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20~21题。
降雨量[ ] (mm) [ ][ |
降雨 强度[ ] |
混交林地 |
坡耕地 |
荒草地 |
油松幼林地 |
||||
径流 量(L) |
泥沙 量(kg) |
径流 量(L) |
泥沙 量(kg) |
径流 量(L) |
泥沙 量(kg) |
径流 量(L) |
泥沙 量(kg) |
||
33 |
弱 |
111 |
0.1 |
155 |
41.3 |
153 |
4.7 |
154 |
18 |
14 |
很强 |
29 |
0.5 |
327 |
39.4 |
71 |
0.8 |
212 |
25 |
19 |
强 |
28 |
0.3 |
113 |
1.2 |
51 |
0.4 |
52 |
0.6 |
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坡耕地 |
D.混交林地 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
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回答17~19题。目前,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区域,下列不是其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的是()
A.劳动力丰富 | B.交通便利 |
C.科技水平较高 | D.资源能源丰富 |
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
①水土流失②大气污染
③水污染④土地的荒漠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正进行着新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一系列的产业转移到苏北等地。下列有关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B.长三角地区的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
C.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大大增加 |
D.与全国经济合作更加密切,侧重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
该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15~16题。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 B.过度放牧 | C.过度围垦 | D.过度养殖 |
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
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12~14题。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
A.冬小麦和高粱 | B.春小麦和玉米 |
C.菜籽和甜菜 | D.水稻和花生 |
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除黑土流失之外还有的是
A.黑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
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 |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
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期末学分认定考前测验 |
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提高肥力的办法是
A.冲刷变薄 | B.气候干旱 |
C.生物活动微弱 | D.秸秆还田 |
图6是“我国某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图7是“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甲河被该地区誉为“母亲河”,它 ( )
A.属于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 B.由半湿润地区流入半干旱地区 |
C.在山麓冲积扇处地下水补给河流 | D.河流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
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 )
A.土壤 |
B.地形 |
C.水源 |
D.热量 |
图8中①点表示当前甲河流域农业产值比重。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拟调整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其中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 )
A.② | B.③ | C.④ | D.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