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历史现象?
(2)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要求举出两条)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汉与欧洲的往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 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分)
材料二如图

(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2分)
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4分)
材料四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4)“事实胜于雄辩”。材料四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

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泉州作为经济特区,发展速度很快,人民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朝时马可·波罗来中国游历,假如你是他的翻译兼顾问,请你帮他解答如下疑问:
(1)马可·波罗就许衡《鲁斋遗书》中“国家仍处溯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的观点,提出了疑问:忽必烈为什么要仿效汉法改制?
(2)忽必烈即位后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说明了忽必烈推行什么政策?他还设立了什么机构来专门管理?
(3)马可·波罗来到泉州游历,经常看到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等族人结婚的场景,你能告诉他这种情况导致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4)“56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中描述了中国元朝“一家”高度发达的文明,马可·波罗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你能猜猜元文明高度发达的背后包含着什么道理吗?

观察下列图片

(1)如图都是唐朝时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是谁?
(2)他们分别是什么时期展开对外活动的?
(3)他们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实行什么政策?
(4)这种对外政策具有什么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