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在变化的各阶段被破坏的粒子间的主要相互作用依次是( )
| A.氢键;分子间作用力;非极性键 | B.氢键;氢键;极性键 |
| C.氢键;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 | D.分子间作用力;氢键;非极性键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④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
⑤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含CO32-
⑥可用渗析法分离Fe(OH)3胶体和KCl溶液
| A.①③④⑤ | B.①③④⑥ |
| C.①③④⑤⑥ | D.①②③④⑤⑥ |
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
| B.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
| C.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
| D.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Na + 2H2O ="=2NaOH" + H2↑ |
B.CH4 + 2O2 CO2+ 2H2O |
C.2KClO3 2KCl + 3O2↑ |
| D.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u2++2OH-=Cu(OH)2¯CuCO3+2NaOH Cu(OH)2¯+Na2CO3 |
B.CO32-+2H+=CO2+H2O BaCO3+2HCl BaCl2+CO2+H2O |
C.Ba2++SO42-=BaSO4¯Ba(OH)2+MgSO4 BaSO4¯+Mg(OH)2¯ |
D.H++OH-=H2O 2KOH+H2SO4 K2SO4+2H2O |
在容量瓶上无须做标记的是
| A.标线 | B.温度 |
| C.浓度 | D.容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