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HNO3分解生成了NO2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C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
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D
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析出了NaHCO3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碳族元素简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在研究前18号元素时发现,可以将它们排成如图所示的“蜗牛”形状,图中每个弧线上的“.”代表一种元素,其中O点代表氢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离O点越远的元素原子半径不一定越大
B.图中虚线(直线)相连的元素处于不是同一族
C.B元素是图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D.A、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
方法
A
溴苯(溴)
CCl4
分液
B
NH3(H2O)
浓硫酸
洗气
C
乙烷(乙烯)
溴水
洗气
D
CO2(SO2
Na2CO3饱和溶液
洗气

某单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是:,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

A.3种 B.4种 C.5种 D.2种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 g 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 NA
B.1 mol C3H8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10 NA
C.92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 NA
D.65 g Zn全部溶解在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中,有NO生成,则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