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一实验设计,表中“+”表示有,“
”表示无。与此相关的正确分析是
| 试管编号 |
a |
b |
c |
d |
e |
f |
| 2 mL 3%淀粉溶液 |
+ |
+ |
+ |
- |
- |
- |
| 2 mL 3%蔗糖溶液 |
- |
- |
- |
+ |
+ |
+ |
| 1 mL淀粉酶溶液 |
+ |
+ |
+ |
+ |
+ |
+ |
| 反应温度(℃) |
40 |
60 |
80 |
40 |
60 |
80 |
| 斐林试剂 |
+ |
+ |
+ |
+ |
+ |
+ |
①本实验试图研究两个问题
②可以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
③虽然不知道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但可以预期b号试管的反应颜色最深
④设置的b、c、d号试管均可以看作是a号试管的对照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右下图是某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1~5年种群呈J型增长 |
| B.20~30年之间种群增长率为零 |
| 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多 |
| D.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
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
|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
|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
|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
如下图所示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中,能正确描述各种成分和彼此间关系的是
| A.因为老鼠是蚂蚁的天敌,所以老鹰也是蚂蚁的天敌 |
| B.蚱蜢的数量显著减少时,蜥蜴种群较老鼠种群所受的影响大 |
| C.老鹰可以吃蛇,但是蛇无法吃老鹰,因此蛇与鹰是共生关系 |
| D.仙人掌是生产者,老鹰是消费者,蚂蚁是分解者 |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
|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比较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
|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演替 |
|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
图(一)中所表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A.①-甲 B.②-甲 C.③-丙 D.④-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