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中L1、L2为晨昏线,α、β为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完成下列各题。
⑴若甲图中L1为晨线,则A点地方时为 。
若甲图中L1为晨线,α≠0,则阳光直射 (南半球或北半球)。
若甲图中L1为晨线,α=20°,A点位于东八区中央经线上,则太阳直射点位置是 。
⑵若乙图中β=0°,则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⑶若甲、乙两图均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则α= ,L1是 线。
⑷若乙图中L2为昏线,β=22°,则下列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是 。
A.地中海地区盛行西风,温和多雨 | B.我国三江平原进入休耕期 |
C.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进入收获期 | D.江淮地区进入梅雨期 |
E.亚欧大陆受低压控制 F.我国东北的河流进入第一次汛期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气候变化在2007年成为众多国际重要会议的主题词,温室气体减排因涉及各国发展利益,在12月3—14日的印度巴厘岛“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谈判中成为争论的焦点。
(1)甲、乙两图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图。说出判断依据(2)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
(3)说出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4)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会产生什么影响?
(5)A国狭窄的国土聚集着大小2万余处温泉,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 、 和热带沙漠气候。
(2)说明A地气候类型的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简述B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规律及气候特征。
(4)悉尼和上海均受季风影响,但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分析其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及某天气系统图
材料二 A、B两城市部分气候资料对比表
11月~次年4月 |
5月~10月 |
1月 平均气温 (℃) |
7月 平均气温 (℃) |
|||
降水量 (mm) |
占全年比重(%) |
降水量(mm) |
占全年比重(%) |
|||
A |
115.8 |
11.2 |
918.1 |
88.8 |
7.5 |
19.7 |
B |
278.5 |
24.7 |
849.8 |
75.3 |
4.6 |
24 |
(1)说明材料一图中所示天气系统的名称,并描述该系统的走向。
(2)说明上述天气系统的形成季节,并据图分析其成因。
(3)请在下图内绘制该天气系统简略示意图。
(4)依据上述材料,比较A、B两城市冬季的气候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5)描述A城市夏季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Q两地气压差的取值范围为。
(2)若该区域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M、N、P、Q四地点中地面温度最低的是。
(3)判断M地此时的风向,比较M、N两处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
(4)此时,M、N、P、Q四地中最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哪里?简述理由。
(5)说明图中虚线处所示锋面的类型及其移动方向。
甲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乙图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甲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
ABC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填字母);全球变暖与(填字母)过程增强有关。
(3)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据甲图所示原理分析其原因?
(4)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据甲图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