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会议在我国天津市举行,会议的主题为:行动起
来,遏制艾滋。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 |
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 |
C.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染 |
D.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
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渗回⑤和渗入④的量相差不大 |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一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
D.⑤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HCO3-含量较多 |
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未起到直接作用的是()
A.肝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和吸入CO2和O2 |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
B.病人输液时,须使用生理盐水,是因为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同 |
C.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每个人的生化指标都是恒定不变的 |
D.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
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
B.乙表示细胞内液 |
C.丙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
D.丁中O2浓度比甲中高 |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需穿过4层磷脂分子层 |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