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力,制定了一系列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及行政规章,相继制定和颁布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条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条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森林资源保护条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澜沧江保护条例》等13个单行条例。同时还建立了14个民族乡(现撤并为7个)。州人大先后对傣族“泼水节”、哈尼族“嘎汤帕节”、基诺族“特懋克节”、瑶族“盘王节”、拉祜族“拉祜扩节”等传统节日作出规定,使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保证了自治州各族人民依法行使自治权利。
材料二:2011年,我国继续在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6月1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6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6月22日,国家民委等5部门印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6月26日,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1)材料一表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表明我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请你说说其原因。(至少3点,6分)
(3)作为中学生,你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做些什么?(至少两点)
【红歌满江淮党恩耀中华】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部署全国开展隆重热烈的纪念活动。为此,安徽省文明办宣布,将于2011年6月19日在合肥举办全省性的以“红歌满江淮,合唱促崛起”为主题的大型合唱比赛总决赛。某校为响应中央、省文明办的号召,开展“红歌传唱,众心向党”歌咏比赛活动。
(1)“唱红歌”活动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______建设。
小华所在班级参赛的曲目是《颂歌献给亲爱的党》。歌中唱道:“党啊党啊亲爱的党/……/把幸福的光辉洒遍新疆/哎/有了你天山春水流淌/有了你草原牛羊肥壮/有了你毡房奶茶飘香/彰有了你生活蒸蒸日上/”
(2)歌词表明,在党的领导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了巨变。请你说出我国在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台制度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小华演出后情不自禁地改写了歌词:“党啊党啊亲爱的党/……/温暖着各族儿女的心房/哎/有了你人民生活小康/有了你①/有了你②/哎/有了你祖国灿烂辉煌/”
(3)请你以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取得的成就为内容,仿照划线部分,写出①、②两句歌词,与小华共同感受祖国的巨变。(不得与原歌词重复)
【立足省情同绘蓝图】
2010年安徽省及有关市的主要经济指标统计
经济指标 数据 地区 |
生产总值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
总额(亿元) |
增长率(%) |
数额(元) |
增长率(%) |
数额(元) |
增长率(%) |
|
安徽省 |
12263.4 |
14.5 |
15788 |
12.1 |
5285 |
17.3 |
皖中某市 |
2600 |
17 |
19040 |
11 |
6800 |
12 |
皖南菜市 |
1080 |
17.5 |
18600 |
11 |
7410 |
10 |
皖北某市 |
720 |
13.5 |
13981 |
10.2 |
4160 |
18 |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安徽省及有关市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1)上表反映出我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哪些问题?(4分)
为了安徽的明天更美好,我省“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动皖江城市带率先崛起;支持皖北地区加快芡展;推进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促进皖南皖西地区加快发展。
(2)请问:我省上述规划表明了什么?(6分)
要实现我省“十二五”规划,离不开人才资源。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我省常住人口达5950.1万人,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之一。
(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省应怎样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才强省的转变。(4分)
材料:“小燕子,穿花衣……”“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等经典儿歌一直为少年儿童所喜爱。但近年来,一些稀奇古怪的灰色童谣、消极颓废的低俗歌曲在校园里流行,一些花样繁多的网络恶搞、庸俗无聊的垃圾短信等对青少年学生狂轰滥炸,渐渐侵蚀着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世界。
(1)材料中的不健康的文化现象,对青少年学生有何危害?
(2)面对不健康的文化,我们应该怎么办?
“承诺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无疑是自讨苦吃。你最初的愿望是不想让人失望,可是后来你却让别人更失望”。请对这一说法加以辨析。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材料二“入园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人民收入增长较慢等一系列问题还
摆在我们面前,要想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活得更有尊严,还需要我们付出
艰巨的努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十一五”期间,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6分)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分别是什么?(4分)
(3)请你列举两条党和政府为解决材料二中的这些民生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