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有关要求。
(1)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 。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 地,有阳光直射的是_____ _地。
(3)按照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①地属于______ 带,②地属于_____ _带。
(4)判断:③地在④地的_____ _方向, ②地在④地的_____ _方向。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 2011年8月3日下午18时许,乌鲁木齐遭遇沙尘暴袭击,黄褐色的沙尘迅速笼罩了乌鲁木齐市区,城区部分路段瞬间能见度仅百米。
材料二 回顾过去,我国人口多,对农产品需求量大,为了提高农业产出,一方面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一方面对现有土地过分利用,造成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荒漠化及受荒漠化威胁的土地面积达400多万平方千米。各种农作物对肥料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40%。这种大量和过分使用化肥的状况不仅对土壤造成污染,也使土壤板结。
(1)由材料一可知,近年来大范围的强沙尘暴天气在我国频繁发生,这种现象反映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成因是:
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②________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③________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8%,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除大量使用化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材料中“对现有土地过分利用”主要是指(多选)( )
A.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不合理灌溉 |
B.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垦耕 |
C.草原实际载畜量大大超过理论载畜量 |
D.乱伐森林,给土地“剃光头” |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图表示的工业基地分别是:甲是、乙是 。
(2)两工业基地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丰富的,便利的,
广阔的 。
(3)乙工业基地当前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你认为今后应该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才能重振雄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图中甲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乙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丙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B、C两支流的开发利用方向:B 、,
C。
(2)图乙中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现象主要是、。
(3)请从流域整治的角度分析图示A河上游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区域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新疆是我国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疆能源资源丰富,新疆能源通过工程输送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工程建设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新疆荒漠化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可以利用技术监测新疆荒漠化的发展与变化情况。
江苏是我们美丽可爱的家乡,读“江苏省近十年产业转移与人口迁移方向”和 “江苏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图10), 回答下列问题。
(1)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在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试对A、B两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比较,填写下表。
地区 |
A地区 |
B地区 |
气候类型 |
①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农田类型 |
旱地 |
② |
主要粮食作物 |
③ |
④ |
(2)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布局,促进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共同发展,江苏省政府积极推动苏南产业向苏中、苏北地区转移。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