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为了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2010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法定程序,就《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大市民踊跃参与,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从反馈情况看,参与征求意见的群众中,61%表示支持阶梯电价机制和改革方向,有34.5%的群众表示反对,主要是担心征求意见的阶梯电价方案会增加部分老百姓的负担。另外,还有4.5%的群众只是对方案提出疑问,未明确表明态度。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一些发达国家对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基本上实行递增制。这样,既能合理反映供电成本,又能兼顾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承受能力。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论证后,提出可操作的方案,并严格履行听证程序、报批后实施阶梯电价。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对社会的影响。
有人认为“实行阶梯电价在国外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所以我国可以照章采用”。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某校高一⑴学生围绕“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进行探究学习。他们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出现巨大变化,具体体现在下列表格中:
表1:1978—2007我国GDP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1978年 |
2007年 |
年均增长幅度(%) |
|
GDP |
3645 |
246600 |
9.7 |
表2:1978—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状况
年份 |
1989年 |
2001年 |
2003年 |
2007年 |
城市 |
1374元 |
6860元 |
8500元 |
13786元 |
农村 |
602元 |
2366元 |
2622元 |
4140元 |
注:2007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
表3:1978—2007年城乡居民的消费情况
材料二:同学们走访了退休职工王爷爷家,表4是所作的记录(节选)
请你加入他们的探究活动,对以下问题进行继续探究。
⑴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表1、表2、表3之间的内在联系。
⑵如何解决表2中所反映的问题?
⑶透过表4的记录,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角度分析王爷爷一家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原因。
《中国财经报》载文指出,经济和财政是相辅相成,财政来自于整个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财政的增加,财政的增加反过来又支持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建设。
(1) 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的关系是怎样的?
(2)“财政的增加反过来又支持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建设。”据此有人认为,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根据所学经济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3)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何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从宏观政策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让公共服务惠及农民。据此回答:
(1)效率和公平有着怎样的关系?
(2)我国应怎样更好地实现社会分配公平?
材料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处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活跃在每一处需要他们的地方,感动世界,带来温暖。令人欣喜的是,曾被担心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的80后、90后青年人,成为志愿者大军中的主力。正是我们的80后、90后青年人组建了一支热情、规范、高效的上海世博会志愿者队伍,有效地保障上海世博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材料二、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世博会的主办国家和城市总是通过世博会展示自己的人文和科技,如1900年巴黎世博会出现的电影《思想者》、《吻》、《沉思》,还有《蓝色多瑙河》,埃菲尔铁塔等都根植于世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充分地体现“科技世博”、“生态世博”、“文化世博”等先进理念。上海民间文化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七宝的皮影戏、崇明的扁担戏、南江的锣鼓书等等,为城市文化生活的基层化、多样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形成有特色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景观。
(1)请结合材料一中志愿者的事迹谈谈青年人应如何理解人生价值?(12分)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我们应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 (12分)
材料一: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材料二:中国环保行动
2007年6月 |
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阐述了中国在201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指导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 |
2007年10月 |
针对中国环境的现实状况,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十七大报告,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 |
2008年10月 |
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时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介绍了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 |
2009年11月 |
中国政府宣布201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o~45%的目标 |
2009年12月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
2010年3月 |
《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强调,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8 880万亩 |
2010年11月 |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坎昆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指出尽管目前谈判进展缓慢,中国依然坚持原先承诺。“十二五”期间,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和森林面积等,都将成为约束性指标。 |
(1)从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谈谈对推进低碳生活的建议。
(2)试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材料二体现的哲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