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微粒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现象或事实 |
解释 |
A |
热胀冷缩 |
原子或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
B |
酒香不怕巷子深 |
分子不断地运动 |
C |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 |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
D |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
刚学化学的兰兰对下列常见现象进行分析,她想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煮饭前米用水洗一洗 | B.冰箱中放入木炭后,异味消失 |
C.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 | D.食物变质 |
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 B.金刚石作装饰品 | C.铜丝作导线 | D.氢气作高能燃料 |
下列过程中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疏通淤泥的办法整治广州市的河涌 |
B.用稀盐酸使生锈的铁制品恢复光亮 |
C.海水经过蒸馏成为可以饮用的蒸馏水 |
D.用95%的酒精配制75%的医用消毒酒精精 |
水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