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中字母F、G、H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
| A.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
| B.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
| C.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 |
| 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 R181 |
E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下图为我国2014年10月29日20时~30日20时全国降水量预报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降水量分布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华北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 |
| B.华南地区受单一气团控制,降水少 |
| C.长江流域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最多 |
| D.北方出现降温、雨雪天气与冷锋有关 |
构建关联图可从整体角度把握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图中各箭头表示太阳、地面、大气的热力作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纬度位置相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的数值大小有关 |
|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的数值大小有关 |
| C.四川盆地的年平均气温较高,与③的数值大小有关 |
|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大,与①的数值大小有关 |
读某区域(左图)和该区域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右图),回答问题。
丙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
| C.温带季风气候 | D.温带大陆性气候 |
左图中甲、乙两区域相同的是
| A.气候类型 | B.大气环流 |
| C.自然带 | D.昼夜长短 |
根据右图中信息判断,海南岛的地势特征是
| A.西高东低 | B.北高南低 |
| C.四周低,中间高 | D.四周高,中间低 |
下图中L表示洋流,M为晨昏线,a为最冷月等温线。有关图中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甲地盛行东南风 |
| B.洋流L为向南流动的寒流 |
| C.甲地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 |
| D.此时甲地地方时可能是18时4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