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② 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 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 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沙尘暴 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 ④土地沙漠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④② | D.③④ |
图是某年10月1日我国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雨带分布地区是
A.大兴安岭地区 | B.华北平原 | C.台湾海峡 | D.辽中南地区 |
与此同时
A.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赤道面和黄道面的夹角逐渐增加 |
B.在北半球进行日影观测发现日出时日影均东北方向,正午在南方,日落在西南方向 |
C.南半球的太阳活动逐渐增多 |
D.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绕着太阳向近日点附近运动 |
图为“夏秋之交杭州三天气压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影响7~9日的天气系统
A.气旋 | B.反气旋 | C.冷锋 | D.准静止锋 |
8日前后的天气现象最有可能是
|
A.伏旱 | B.阴雨连绵 | C.狂风暴雨 | D.风高物燥 |
读图,完成1一2题。图中海洋Ll、L2的流向可能是
①Ll向东流,L2向东流 ②Ll向西流,L2向西流
③Ll向东流,L2向西流 ④Ll向西流,L2向东流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假若L1、L2的流向相同
①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②北京昼长夜短
③夏威夷高压强盛④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下图是影响我国某地比较稳定而常见的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中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当图中虚线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时,雨带位于
A.珠江三角洲 | B.长江三角洲 | C.四川盆地 | D.华北平原 |
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1-3题。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乙丙甲 | D.丙乙甲 |
丙侵入岩脉应为何种岩石
A.沉积岩 | B.岩浆岩 | C.变质岩 | 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
图中⑤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
A.石灰岩 | B.大理岩 | C.花岗岩 | D.玄武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