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0C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0C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0C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依靠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
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 |
B.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1 |
C.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 细胞周期 |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现象与AH、HI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有关 |
图一以测定的产氧和耗氧速率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种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图二研究该植物果实中不同浓度的乙烯对呼吸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测定光照下产氧速率时,光照是无关变量,因此各温度条件下的光照强度必须相同 |
B.图一表明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光合作用相关酶 |
C.乙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从而促进果实成熟 |
D.随着乙烯浓度增大,呼吸峰出现的时间提前,果实催熟时可适当增加乙烯浓度 |
如下图,从没有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厚薄相同的叶圆片,称其干重。假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不变,叶片内有机物不向其他部位转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叶圆片的质量大小关系是z>x>y |
B.叶圆片z在4小时内的有机物积累量为(z-x-2y)g |
C.叶圆片z在后2小时内的有机物制造量为(z+x-2y)g |
D.整个实验过程中呼吸速率可表示为(x-y)g/4h |
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 |
B.b点时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
C.若将温度从25℃提高到30℃时,a、d点均上移 |
D.c点时该植物的O2释放量为V1+V2 |
根据光合作用过程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 |
B.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
C.图示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 |
D.①产生的[H]和②不仅用于还原C3化合物,还可用于矿质离子吸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