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也可用胃蛋白酶处理 |
B.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的呼吸 |
C.甲、乙细胞在持续的原代培养过程中,乙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 |
D.仅用该培养液也能用来培养乙肝病毒 |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 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
B. | 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
C. | 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
D. | 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
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
B. | 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
C. | 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
D. |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
关于糖分解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甜菜里的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 |
B. | 乳汁中的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 |
C. | 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 |
D. | 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
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 是由其等位基因 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 |
B. | 基因 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
C. | 基因 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
D. | 基因 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 |
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
B. | 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
C. | 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
D. | 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