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饮鸩止渴”原指喝毒酒解渴,用于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困难,不顾严重后果。“鸩”是指放了砒霜的毒酒。砒霜是三氧化二砷(As2O3)的俗称,有剧毒。
下列做法可用“饮鸩止渴”形容的是
A.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
B.加强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
C.提倡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
D.大量开办经济效益好但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 |
从热水瓶中倒开水,能够观察到瓶口有白雾,白雾上升一段距离后消失。这一现象无法说明()
A. | 分子可分 | B. | 分子很小 |
C. | 分子间有间隔 | D.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有利于健康的是()
A. B. C. D.
水对人类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做法属于爱护水资源的是()
A. | 使用含磷洗衣粉 | B. | 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 |
C. | 用淘米水洗菜、浇花 | D. | 农业和园林灌溉采用大水浸灌 |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 黄金 | B. | 冰 | C. | 酱油 | D. | 葡萄糖 |
氧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图片不能体现氧气性质的是
A. |
医疗急救 |
B. |
动植物呼吸 |
C. |
金属切割 |
D. |
食品充气防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