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mL 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6.0 mol/L,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4.48 L气体(标准状况),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100 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c(K+)=1 mol/L |
B.上述电解过程中一共转移电子0.8 mol |
C.电解得到的铜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
D.电解后溶液中c(H+)=2 mol/L |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证明SO2的水溶液具有弱酸性 |
B |
向少量火柴头的浸泡液中滴加AgNO3、稀HNO3和NaNO2 |
验证火柴头含有氯元素 |
C |
在淀粉-KI溶液中滴加少量市售食盐配置的溶液 |
真假碘盐的鉴别 |
D |
在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解的溶液中,滴加稀H2SO4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 |
检验Fe(NO3)2试样是否变质 |
下列金属的工业制法正确的是
A.制钛:用金属钠置换出氯化钛(TiCl4)溶液中的钛 |
B.炼铁:用焦炭和空气反应产生的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中的铁 |
C.制钠:用海水作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纯净氯化钠溶液得到金属钠 |
D.炼铜:用黄铜矿经电解精炼得到纯度为99.9%的铜 |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BCD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
活动性:Al>Fe>Cu |
B |
左边棉花先变橙色再变无色,右边棉花先变蓝色后变无色 |
氧化性:Cl2>Br2>I2 |
C |
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 |
溶解性:AgCl>AgBr>Ag2S |
D |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有浑浊现象 |
非金属性:Cl>C>Si |
研究下表信息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元素 |
F |
Cl |
Br |
I |
||||
氢化物组成 |
HF |
HCl |
HBr |
HI |
||||
氢化物形成难易程度 |
H2、F2混合,冷暗处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 |
H2、Cl2混合,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 |
H2与Br2混合,加热发生化合 |
H2、I2混合,加热化合,同时又分解 |
||||
氢化物热稳定性 |
很稳定 |
稳定 |
较稳定 |
较不稳定
|
将炭粉和铁粉均匀混合,撒入内壁分别用氯化钠溶液和稀醋酸溶液润湿过的具支试管中,并按下图装置好仪器,观察下图,示意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