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行车的后挡泥板上,常常安装着一个“尾灯”。其实它不是灯,它是一种透明的塑料制成的,其截面如图15-1所示。夜间,从自行车后方来的汽车灯光照在“尾灯”上时,“尾灯”就变得十分明亮,以便引起汽车司机的注意。从原理上讲,它的功能是利用了( )
图15-1
A.光的折射 | B.光的全反射 |
C.光的干涉 | D.光的衍射 |
如图1所示,L1、L2是劲度系数均为k的轻质弹簧,A、B两只钩码均重G,则静止时两弹簧伸长量之和为 ( )
A.3G/k B.2G/k C.G/k D.G/2k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物理学中,把这种在实际原型的基础上,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起来的客体称为
A.科学假说 | B.理想模型 |
C.等效替代 | D.控制变量 |
如图所示,光滑弧形轨道F端与水平传送带光滑连接,轨道上A点到传送带的竖直距离和传送带到地面的距离均为h把一物体放在A点由静止释放,若传送带不动,物体滑上传送带后,从右端B水平飞离,落在地面上P点,B、P的水平距离OP为x,若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速度为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传送带对物体所做的功一定不等
B.两次传送带对物体所做的功一定相等
C.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物体滑上传送带后有可能仍落在地面上的P点
D.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物体滑上传 送带后有可能落在P点左边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B=2mA,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B两球的动量均为6 kg·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球的动量增量为-4 kg·m/s则
A.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B.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C.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D.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是某同学设计的电容式速度传感器原理图,其中上板为固定极板,下板为待测物体,在两极板间电压恒定的条件下,极板上所带电量Q将随待测物体的上下运动而变化,若Q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Q =(a、b为大于零的常数),其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图3、图4中反映极板间场强大小E和物体速率v随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A.图①和图③ | B.图①和图④ | C.图②和图③ | D.图②和图④ |